无损音乐 
首页 > 无损音乐 > 浏览文章

艾夫斯《第二、四交响曲》1999[FLAC+CU]

(编辑: 日期: 2024/11/6 浏览:3 次 )
艾夫斯《第二、四交响曲》1999[FLAC+CU]
艾夫斯《第二、四交响曲》1999[FLAC+CU]
艾夫斯《第二、四交响曲》1999[FLAC+CU]

专辑名称:Charles Ives - Symphonies No.2 & 4
演奏乐团:伦敦爱乐乐团、爱乐乐团
指挥:Jose Serebrier、Eugene Ormandy
专辑风格:古典音乐、交响乐
录音时间:1973、1974
发行公司:RCA、BMG
唱片版本:HP版
唱片编号:09026 63316-2

专辑介绍:
艾夫斯(Charles Ives, 1874-1954),美国作曲家,在西方音乐史被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美国作曲家。

艾夫斯一生致力于新音响的发明与创造,大胆使用了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技术,在不协和和弦、多调性、无调性、复节奏、微分音和演奏技术的革新方面甚至走在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之前。艾夫斯的音乐特色,一是追求“镶嵌画”的特色,即把自己与他人的一些音乐片断交织而成作品;二是追求“混沌”音响,即多种节奏、调式、表情的同时重合,所以有时在演奏时必须同时有两个指挥,这种追求也充分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性。

《第二交响曲》作于1897-1901年,艾夫斯在耶鲁大学上学期间。按照较传统的手法写作,但已较具个性,其中表现了美国乡下,其故乡的音乐素材。艾夫斯曾这样阐述这首作品:“这是表现1890年代的康乃狄格州乡村,列丁和丹贝利周围的音乐气氛,以及乡镇的乡土音乐。”在这首作品中引用了许多美国乡村音乐.有弗斯特(StepenColings Foster,1826-1864)的歌曲,有圣诗和进行曲;终乐章中有美国古老的乡村庆丰收舞蹈,有弗斯特的《乡村赛马》(De Camptownraces)片断、《老黑乔》(Old BlackJoe)的变形等。共5个乐章:1.温和的快板,D小调。序奏,类似于回旋曲,开头主题为中心,多少带有一些灰暗的色调,在大提琴、中提琴、第二小提琴承接过程中,不断增加复音厚度。第二主题为A大调轻快的性格,后半以16分音符动机为主体发展。此后再现第一主题,圆号插入《呵,哥伦比亚,大洋之宝》(O!Columbia, the Gem of theOcean)的开头部分。两个主题再予交叉而形成高潮。2.快板,降A大调,奏鸣曲式。强有力的第一主题由3个动机构成,第二主题来自《玩具笛之歌》(Pemny-WhistleSong),据说来自古希伯来赞美歌曲调。经过句后,呈示部结尾出现F大调赞美歌风格旋律。发展部可分为3段,第一段以新的动机发展,第二段是扩大了音值的第一主题。在进入第三段前,弱音器以间奏弱奏赞美歌旋律。然后第三段再发展第一主题,再现部是以F大调出现第一主题,只有第二主题是与呈示部一样以降A小调出现。终结部长大而类似第二发展部,所用素材与发展部同。3.如歌似的慢板,F大调,3段体。平静的序奏后,小提琴奏出主要主题。第一段是夹着与这一主题成对照的依此下降的旋律,独奏大提琴平静地回想主题的后半部。第二段类似于奏鸣曲式的发展部,律动性旋律反复,然后主要主题一边动机化地分解,一边以变形装饰出第二个主旋律,这个旋律也以变奏进行。第三段是平静地再现最初的主题。在结束这一段之后,由长笛引用了《美哉美国》(America,TheBeautiful)一曲的动机。4.庄严肃穆的慢板,D小调。这个乐章为第一乐章的再现,第五乐章的序奏,有第一乐章一半的长度,完全按原貌表现缩编了的第一乐章,以F大调属七和弦结束,连接第五乐章。5.活泼而很快的快板,F大调,结构为A-B-A-B-尾奏。开头主题分成两部分,分别为发展性手法的母体,这个主题反复两次后,圆号奏出弗斯特《乡村赛马》的开头动机;《乡村赛马》的这个动机成为发展的动力。B段出现的第二主题,据艾夫斯自述素材为其初期作品《美国的森林》,但有音乐评论家认为是《老黑乔》变形。此后,长笛似回顾般出现《往事难忘》(Longlongago)的旋律。再现AB后,低音号再次奏《噢,哥伦比亚》的旋律。尾奏以第二乐章第一主题始,然后加上《噢,哥伦比亚》、《乡村赛马》,终乐章第一主题的混合形态,最后以降B音的11个音构成的不协和弦告终。

《第四交响曲》是艾夫斯最重要的作品,作于1910-1911年。其中的第二乐章乃改编自《第二钢琴奏鸣曲》,第三乐章的赋格原作为耶鲁大学时期作品。全曲斯托科夫斯基1927年1月29日指挥美国交响乐团首演于卡内基音乐厅。这首作品被认为是艾夫斯的“语法总汇”,与《第三交响曲》使用材料“集锦式拼贴不同”,采用了“明确的”与“混沌的”对比。此曲首演的节目单上这样介绍:“前奏曲(第一乐章)所展示的,是人类的精神对人生所提出的‘是什么’、‘为何而活’的发问,下3个乐章就是对这样的问题作多样化的回答。如第二乐章是有刺激性而甘居平庸的世俗性人生过程,与跋涉沼泽、四处云游的香客们的考验形成对照的一种喜剧。赋格曲(第三乐章)是表现人生对形式主义与仪式主义所持的反应方式。”而艾夫斯自己又说过:“终乐章是对于前面的乐章有关人类生存这一事实,对宗教性体验关联的一种极端的赞美。”共4个乐章:1.前奏曲,庄严肃穆地,D大调。独奏钢琴、大提琴、低音提琴的引句下,长笛、竖琴、独奏小提琴:“像在远处微弱地响着一样”,缓慢奏赞美歌《主啊,接近你》(Nearer,my God, to thee)。独奏钢琴不协和地进行,再用缓慢的速度奏赞美歌《遥远的仰望》(There's a Land thatis fairer than day)。加入其它乐器后,以D大调,合唱团唱《守夜的朋友》(Watchman, Tellas ofthenight)。随后以合唱为中心,乐队作不协和伴奏,以《主啊,接近你》作纠缠。2.交互使用稍快的快板、最慢板、快板、慢板等速度变化,强奏与弱奏交替,快板、稍快的快板、最慢板、慢板相互对应,构成复杂的音响。这一乐章需两个指挥。在这个乐章的中间有较长一段为整体的中心,分为前半段与后半段。开始部之后,移至最慢板部分,弦乐与独奏钢琴为主体,弦乐以半音缓慢上下行连续五度音程,与钢琴纠缠在一起。小提琴奏《可爱的家庭》与赞美歌《与神同在》的旋律。在发展过程中,出现许多著名曲调的片断,它们交叉混杂在一起,比如第一乐章引用过的《遥远的仰望》,苏萨进行曲《华盛顿邮报》的半音上下行著名序奏,小提琴奏《稻草里的火鸡》,弗斯特的《乡村赛马》、莫扎特的《单簧管五重奏》终乐章的第一主题等。在前半部尾奏中,先是小号和长号《噢,哥伦比亚》的变形,低音管再奏弗斯特的《主人在冰冷的地方》,《噢,哥伦比亚》恢复原曲调后,引用艾夫斯自己的《第二钢琴奏鸣曲》的第二乐章《霍桑》。后半段以混沌的音响为背景,小号奏《往事难忘》旋律,短号奏《主人在冰冷的地方》,长号奏出优美的旋律。在很短的最缓板后,中提琴奏赞美歌《将我的灵魂》,这个旋律与《遥远的仰望》和《主人在冰冷的地下》交叉。最后的尾声以很快的快板始,形成“音响瀑布”,其中可以听到《美国佬鬼混》、《乔治亚进行曲》、《稻草里的火鸡》、《往事难忘》,还有《爱尔兰的洗衣女》。3.赋格曲,中庸的快板,C大调。前半部以赞美歌《北极之地》与《为全能的主欢呼》的一部分构成赋格。先以《北极之地》的开头4小节为主题由大提琴、中提琴、圆号、小提琴逐一继承。第二部分同时呈示《为全能的主而欢呼》最后4小节而成的主题与第一主题,形成二重赋格。第三部分再度由长笛呈示,推移部以第二主题素材为主,如虔诚地祈祷。后半部以《北极之地》的后半部为主题,先由小提琴,后由风琴与中提琴慢二拍强有力地开始,管弦乐与风琴交织成复音音乐,在推移部出现不协和音响。尾奏是以积叠手法呈示第一主题始,然后由管弦乐与风琴缓慢地扩大其音值。赞美歌《十字架之血》的后半部由单簧管表现,最后由圆号缓慢地奏亨德尔《救世主》中著名的赞美歌《众人一齐》。4.庄严的最慢板。以打击乐器微弱的音响始,低音提琴片断地奏《在主的身旁》的后半。发展成混沌的音响后,小提琴奏赞美歌《尊贵的我主》,伴奏是全音音阶的音响。管弦乐慢慢增加厚度后,隐约可见“主啊……”的片断。再发展后,在混沌音响表面,有混声四部合唱的赞美歌《在主的身旁》。整个乐曲平静下来后,以打击乐器而收尾。


专辑曲目:
01. Serebrier / No.4 - I. Prelude_ Maestoso [0:03:16.27]
02. Serebrier / - II. Allegretto [0:11:23.63]
03. Serebrier / - III. Fugue_ Andante moderato [0:09:20.65]
04. Serebrier / - IV. Largo maestosao [0:09:00.60]
05. Ormandy / No.2 - I. Andante moderato [0:05:51.62]

上一篇:世界著名钢琴小品《少女的祈祷》1999[FLAC+CUE]
下一篇:爱必希唱片试音发烧碟《英国皇家沙龙德国HD版》英国皇家御制录音2CD[WAV+CUE]